幾個月前已經打定主意,任誰也可不必交待,唯要告訴他。但不知怎開口,有時他親自過去打點東西,我心裡高興,但懶(我認),說會去也沒去。今天終於發了電郵(工作地方以外的,也只發給他),留下自己電郵時還猶豫會不會太唐突,沒想過了幾個小時,便收到用 iphone 傳來的回覆,内容也有點意外。是日,也碰見了「淡極......」。完美的句號。
(就連影評人窒我別要太迷姬斯汀,也是高興的。還有體貼的同事,放下使人驚喜交集的禮物。)
Sunday, June 13, 2010
Wednesday, June 09, 2010
《給弟弟的安眠曲》的時空
假如我沒有記錯的話(很想再看一次,但應該沒有時間,希望有朋友可以指正),在《給弟弟的安眠曲》中,蒼井優飾演的小春在1969/70年出生,那一年寅次郎第一集面世(如是,應該是69?)、大阪舉行世博(如是,應該是70?)、山田洋次亦拍攝了一個平凡家庭沿鐵道穿越全日本的《家族》,拍下世博人潮、都市冷漠,以小市民的歷練和苦難,暗暗見證社會的「進步和諧」。
蒼井優今年二十五歳,無可能演一個三十多歳的角色,戲中的她也只像廿多歳,因此我深信影片的時空並非今時今日,而是1996年,即渥美清病逝的一年。除了向市川崑致敬,《給弟弟的安眠曲》懷念渥美清的意圖,更加明顯了。
按:朋友せんきち指出,小春在日本泡沫經濟前出生(「バブル景気の直前に生まれた娘」),所以應該是1986、87年。
《給弟弟的安眠曲》的鄉愁
看《給弟弟的安眠曲》,不可能不想到寅次郎。
商店街。電風扇。風鈴。蟲鳴。雨聲。電車的訊號。單車。破舊起鐵鏽的小貨車。很喜歡山田洋次停留在寅次郎(甚至是昭和)的時空,保留、回味那份彷彿已逝的人情味:沒有高樓大廈、沒有汽車、沒有公路,高野一家,都是沒有(或不用)手提電話的!(想起一位前輩、日本電影專家,也沒有手提電話,我覺得他 cute 爆),你差點要懷疑,這個故事是不是在現代發生。要懷緬鄉愁,不是拍拍舊街或模擬舊人舊物那麼膚淺,最重要還是人。電影的不足絕對是沒用菲林拍攝。其次是 side cast 較單薄,商店街的兩個鄰戶、吉永小百合的奶奶,都欠神采(更莫說那個同房了);鐵郎的角色,也應該可以再豐富一點——這樣說是因為一直在拿寅次郎系列來比較:寅次郎系列的每一個配角,性情都更突出;當然,兩者最大分別是寅次郎系列從寅次郎的角度出發,《弟弟》則從家人、姊姊的角度出發,道出了多一點家人的心情(這或許亦是鐵郎不及寅次郎「可愛」的原因?)。寅次郎系列共四十八集,拍至渥美清癌症病逝而終,《弟弟》當然有弔輓渥美清的意味。影片結尾是三個女人為鐵郎「奠酒」,父親的角色從頭到尾都缺席,代父(大哥)又強横專制,到底是母性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