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turday, April 25, 2009

想像、奇幻與驚喜:褒曼ON《芬妮與阿歷山大》

「……想到童年的歲月的確令人充滿喜悅與好奇。在童年,我的想像變得豐富,感官變得敏銳──在記憶之中,我不曾感到無聊厭倦。相反,生活中時時刻刻充滿奇幻與驚喜。至今我仍能清晰地憶起故居的景致,並能在腦海中重塑兒時的各類經驗感受,諸如映入眼瞼的光線、人影、他們的姿勢、房間、各式物品;鼻子聞到的各種氣味,耳朵聽到的各方語調,以及心中感觸良多的各個時刻。這些舊時記憶很少具備特別的意義,它們就像是隨手亂拍的影片,有的短,有的長。兒童擁有的特權是:能夠在魔術與燕麥粥之間、恐懼與歡樂之間,暢行無阻,來回躍動。除了深不可測的禁區之外,孩童的世界並無界限。譬如說,我小時無法領略『時間』這個概念,大人總是在說:你真的必須學習守時;你得帶錶;你得學會看時間。然而,時間真實並不存在啊。我上課遲到,吃飯遲到。我總是無憂無慮地在醫院旁的公園裡游蕩,東看看,西想想,時間好像就不存在了。直到某種感覺提醒我可能餓了,或是耳邊傳來爭吵聲,才又將我帶回現實世界。

去區分我腦中的真假虛實是不太容易的。如果我勉力為之,或許有可能挑揀出真實的部份,然而,那又怎樣呢?不是也有怪力亂神之說嗎?我又該拿它們如何呢?還有童話故事,它們是真是假呢?(亞伯拉罕是不是真的用刀割斷伊沙克的喉嚨?我沮喪地望著多雷的雕刻,把自己想像成伊沙克,父親拿著刀要割斷我的喉嚨,我擔心天使會太慢出現,血已經流出來了,我痛苦地微笑著。)」

-摘自《伯格曼論電影》中《芬妮與阿歷山大》一節,括號部份摘自《伯格曼自傳》內的同一段

「電影是夢幻,同時也是音樂。沒有一樣藝術能夠像電影那樣,超越在一般感覺之上,直達我們的情感領域,並深入我們幽暗的靈魂殿堂。看電影時,我們的視覺神經被觸動著,因而引起強烈的憾動效果:一秒鍾二十四格的畫面,畫面與畫面之間是一片黑暗,但我們的視覺神經卻感覺不出來。當我坐在剪接機前看著一格一格的畫面,我仍能感受到孩提時代所感受過那種昏昏然的魔力:在黑暗的衣櫥裡,我慢慢地一格一格轉動畫面,看著它們不知不覺地變化著。」

-摘自《伯格曼自傳》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