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turday, June 27, 2009

《少女香奈兒》浪漫嗎?

說起來不是不尷尬的。問我《少女香奈兒》好不好看,答:塔圖的小男孩扮相絕對標緻得過份,但正如我們的《梅蘭芳》跟梅老師本人的(創作)生涯幾乎毫無關係,看《少女香奈兒》也不見得會對香奈兒作為香奈兒(而不是作為一個浮浮沉沉小孤女)的了解加深多少。

《少女香奈兒》似一套扮法國片的蹇腳美國片(雖然它的導演是法國人),從第一個(我以為在看《簡愛》!)到最後一個鏡頭都是徹底荷里活格局,方方正正毫無驚喜;影片關心的亦不是香奈兒這個人,而是 Coco 與 Balsan 和 Boy 一段 Ménage À Trois ,管她叫 Coco Chanel 或者 AA BB 都一樣。要真的是 Ménage À Trois ,那是法國人的拿手好戲,倒也可以很好看,可惜《少女香奈兒》只是故作「浪漫」的三角關係。因此,改個 Coco Avant Chanel 的片名,並非就能瞞天過海(也掩蓋不了影片無頭無尾的毛病)。

說故作浪漫是因為它將一段並不高尚( noble )的愛情浪漫化:鏡頭非常依戀 Boy 先生那些放電眼神,天濛光在海邊看漁夫的場面,刻意求工的對白,甚至那戲劇化的死亡。好一個刻骨銘心的故事,魔力足以令觀眾對以下事實視而不見: Boy 先生是一個聲稱愛你但不會跟你結婚的男人,呀,是不會跟你結婚,但又會在結婚後偷偷出來跟你短聚的男人──對不起,我實在並不覺得這有甚麼浪漫。不要說甚麼階級/社會限制(電影早早安排 Coco 家姐與貴族苦刁刁的「越級婚姻」來為 Boy 開脫,以示 Boy 娶個富家女不娶 Coco 也無可厚非),愛一個人而「不能」跟她結婚,理由無非是虛偽和懦弱──當然(有些)女人喜歡相信男人有他的「苦衷」;不跟她結婚又不 honour 自己的選擇,繼續跟她維持一種模稜兩可的關係,就是自私兼不高尚。就是談情,電影也明顯放棄深究這段情的內裡,只津津有味地刻劃表面的浪漫。

倒是 Balsan 和 Coco 的感情來得真摯和踏實。 Balsan 這個 playboy 兼老粗給人的第一印象不會太好,卻有一份真率,也落落大方,他對 Coco 漸漸發展的疼愛與關懷,是在 Boy 身上完全找不到的。

我不敢說電影的 target audience 是對「戀愛」有(過份)甜美幻想的女觀眾,因為我不知道究竟有多少女觀眾真的看得「感動」──而影片要「打動」這批女觀眾的居心,卻是顯而易見。拿著這麼好的題材,卻服膺於荷里活品味,只能夠說是浪費。

* * *

不過其實有一幕我看得很感動。

Coco 離去時,Balsan 扁著嘴說:「你不理我了」

Coco 說:「你可以來看我。」

然後兩人緊緊擁抱。萬般感覺盡在不言中,我覺得他兩個心靈相通。這也許是片中最法國的一刻。




純粹八掛:講。鏟。片:《少女香奈兒》港版海報三度變身事件
據我所知,並不只香港有這種情況



1 comment:

va said...

謝謝你提出這點!我看後只對演員的服飾,和balsan那句「我們法國人對女性仍很好」(相比於英國女性需要外出工作)有印象,原來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