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esday, November 08, 2005

抱屈

銳同事在放李香蘭唱片,柔腸百轉,春情蕩漾。

毛同事:「好王家衛。」

聽著甚是刺耳,忍不住叫嚷:「甚麼好王家衛,是好『那個年代』,好李香蘭。」

明明是貨真價實三、四十年代的時代曲,不過因為王家衛曾將一首「花樣的年華」(京劇崑曲越劇粵劇暫都先不算在裡頭了)古老當時興炒得熱鬧了,從此一切旗袍、時代曲、六十年代(甚至更早)的印像,反過來成為了「王家衛」的 iconography 。明明是王家衛利用了它們,又扭曲了它們--雖然效果不一定負面,但沒人真的在意它們的獨特性,都只記得,是王家衛的標記。

再說,李香蘭風流,周璇小巧,本來就很不同,我還真聯想不到王家衛上去。一個堆砌拼貼、充滿想像色彩的影像空間,成了某些人心中的真像,果然模疑要比真的還真。這些人通常又一知半解,把看起來聽起來稍有點類似的,都歸到一類去。

前幾天又有看完《最好的時光》的人對我說:「很王家衛。」我的天,最多可說是「很六十年代」,怎麼又「很王家衛」了?侯孝賢是那樣的自然,貼近生活,又怎能跟做作、架空(無貶意)的王家衛相提並論。

不過--

王菲踱步喃喃唸著日文單語,偷戀小日本,小家碧玉氣質猶勝尤敏,叫我們愛尤敏愛電懋的人,也禁不住為這個假貨著迷。能將一首土土的時代曲,甚至一個時代把玩得這般巧,王家衛之外也莫能有誰了。



1 comment:

Anonymous said...

李香蘭的歌未認真聽過,於我們這一代, 會說五, 六十年代是百花盛放的年代. 想, 如果用二三十年代的人角度來看, 可能會視其太商業, 太濫情, 而沒格調.
王家衛電影的世界(主要是花樣年華三部曲)裏所有過去人, 事,物的借用, 只是一種情調, 一種想像. 表達的是現代人對過往的一種傾慕. 要代入其中當其為真的時代表征, 誇張點說, 就如看人打太極拳然後說好張無忌.

不過, 要為自己辯白一下, 我沒有說 '很王家衛', 我也未看完 '最好的時光'. 我只是說不知為何, 有些段落的原素另我想起王家衛一些相似的情節, 但表達手法就完全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