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女同性戀為題材的電影,其實我沒有看過幾部,感覺是它們少不免煞有介事、故作驚人,好像非要立下甚麼宣言,或者顯示某種態度,結果反而令人老大不自在──兩情相悅不只有一種方式,既然不只有一種方式,就無須太刻意強調同性相吸也是正理。 Emmanuelle Béart 主演的 La Répétition (廿六屆電影節放映,中文片名譯作《山水又相逢》,明顯是取「山水有相逢」女星爭風之意,庸俗又索然無味,嚴重偏離題旨)講兩個女人又離又合,又男又女的情感折磨,除了同性雙性愛,還有背叛和不忠,難得的是沒有那種惹人注目的歇斯底里,筆觸輕淡而情感深刻。
Louise ( Pascale Bussières )和 Nathalie ( Emmanuelle Béart )是兒時玩伴,上大學後加入同一個劇團演出,兩個女孩耳鬢廝磨,同衾共枕,也分不清是友情還是愛情。 Louise 受不了 Nathalie 跟男人跳舞, Nathalie 不理,拋下一句:「我是屬於你的嗎?」 Louise 為此傷心割腕,兩人從此分道揚鑣。多年後, Nathalie 已成為名演員, Louise 亦已結婚,碰巧看了她的演出,兩人又再重新交往。 Nathalie 失落在吧檯買醉, Louise 勸她不過要離去了, Nathalie 說:「你又要丟下我一個嗎?」其實是誰丟下了誰?
情節說到 Louise 擅自幫 Nathalie 答應舊情人邀約,又偷偷藏起她的煙盒,滿以為接著是講 Louise 如何不顧其感受入侵她的生活,發展下去卻是本來冷靜的 Nathalie 逐漸迷失、崩潰,不斷揮霍 Louise 對她的愛。她神經質又喜怒無常,後來雖然跟 Louise 感情穩定,還是為了 Louise 錯說一句話而去擁抱男人(她的原型大概是 Catherine );寂寞的時候,她就去找被她趕走了的 Louise 。
影片最動人的是沒有將一切歸結於單一的褒貶,刻劃人性的 sophistication 立體深刻,這也許正是法國人對情感的通透體會。 Louise 背叛丈夫,對 Nathalie 卻是無怨無悔的忠誠; Nathalie 對 Louise 忽冷忽熱呼之則來揮之則去,卻不是存心玩弄,她本性反覆,自己也吃了不少苦。 Louise 過份的替 Nathalie 設想,例如瞞著丈夫叫她住到家中,令她非常不自在,固然是做得過火了,但這一份全心的奉獻,自私之餘又真率無私; Nathalie 的不安份承傳了法國女人水性楊花的經典個性,但是她眼裡的落寞又動人如斯。這一切一切,拍來都輕淡,有一份廣闊的包容,或說縱容。
她們之間就算有傷害離棄,卻始終坦率,已經不止是友情也超越了愛情,突破了「同性」、「異性」、「雙性」的界限。情感本來就有千種萬種可能性,不能劃出一條一條界線分類、定義,她們的相依相連(憐)自然又緊貼生活,不是戲劇性的小女孩情誼可比。
影片其實是 Emmanuelle Béart 的個人表演,無論是飄忽冷漠熱情瘋癲,都叫人魂定神凝,精彩的是生就一副 femme fatale 加「狐狸精」相貌,跟 Pascale Bussières 配對起來上演女同情慾戲也同樣的意態撩人。片中其他角色都痛苦,但知道自己情歸何處, Louise 一直守護著 Nathalie , Louise 的丈夫則為了挽救婚姻追到巴黎;只有 Nathalie ,最多圍在身邊的人,卻最不知道自己何去何從,多次莫名逼走了愛她的人,因此也最寂寞,片中兩個落淚的鏡頭,她都是形單影隻──也正是這種惘然,令她出奇的迷人,儘管那是一種趨向毀滅的美。
片末, Nathalie 憑 Lu Lu 一劇(我不清楚劇情)獲得空前成功,劇末她被男人刺死,倒讓人想到 Carmen ,她在參與編劇的過程嘗試融入自身感受,要求加上「……我要尋找女性的愛」的對白,也暗暗呼應 Carmen 的雙性戀元素,不過相比敢愛敢恨的卡門, Nathalie 只是一個茫然的女人,到最後連 Louise 都無法靠近她。在群燈閃耀的夜街,她獨個兒漫無目的地走著,路邊燈箱將她的巨型肖像照得發亮,人們只認識一片光明的 Lu Lu ,沒人理解黑暗中的 Nathalie ;她只有一副假面能為人接受。並不是世人離棄了她,是她離棄了世界。
Louise ( Pascale Bussières )和 Nathalie ( Emmanuelle Béart )是兒時玩伴,上大學後加入同一個劇團演出,兩個女孩耳鬢廝磨,同衾共枕,也分不清是友情還是愛情。 Louise 受不了 Nathalie 跟男人跳舞, Nathalie 不理,拋下一句:「我是屬於你的嗎?」 Louise 為此傷心割腕,兩人從此分道揚鑣。多年後, Nathalie 已成為名演員, Louise 亦已結婚,碰巧看了她的演出,兩人又再重新交往。 Nathalie 失落在吧檯買醉, Louise 勸她不過要離去了, Nathalie 說:「你又要丟下我一個嗎?」其實是誰丟下了誰?
情節說到 Louise 擅自幫 Nathalie 答應舊情人邀約,又偷偷藏起她的煙盒,滿以為接著是講 Louise 如何不顧其感受入侵她的生活,發展下去卻是本來冷靜的 Nathalie 逐漸迷失、崩潰,不斷揮霍 Louise 對她的愛。她神經質又喜怒無常,後來雖然跟 Louise 感情穩定,還是為了 Louise 錯說一句話而去擁抱男人(她的原型大概是 Catherine );寂寞的時候,她就去找被她趕走了的 Louise 。
影片最動人的是沒有將一切歸結於單一的褒貶,刻劃人性的 sophistication 立體深刻,這也許正是法國人對情感的通透體會。 Louise 背叛丈夫,對 Nathalie 卻是無怨無悔的忠誠; Nathalie 對 Louise 忽冷忽熱呼之則來揮之則去,卻不是存心玩弄,她本性反覆,自己也吃了不少苦。 Louise 過份的替 Nathalie 設想,例如瞞著丈夫叫她住到家中,令她非常不自在,固然是做得過火了,但這一份全心的奉獻,自私之餘又真率無私; Nathalie 的不安份承傳了法國女人水性楊花的經典個性,但是她眼裡的落寞又動人如斯。這一切一切,拍來都輕淡,有一份廣闊的包容,或說縱容。
她們之間就算有傷害離棄,卻始終坦率,已經不止是友情也超越了愛情,突破了「同性」、「異性」、「雙性」的界限。情感本來就有千種萬種可能性,不能劃出一條一條界線分類、定義,她們的相依相連(憐)自然又緊貼生活,不是戲劇性的小女孩情誼可比。
影片其實是 Emmanuelle Béart 的個人表演,無論是飄忽冷漠熱情瘋癲,都叫人魂定神凝,精彩的是生就一副 femme fatale 加「狐狸精」相貌,跟 Pascale Bussières 配對起來上演女同情慾戲也同樣的意態撩人。片中其他角色都痛苦,但知道自己情歸何處, Louise 一直守護著 Nathalie , Louise 的丈夫則為了挽救婚姻追到巴黎;只有 Nathalie ,最多圍在身邊的人,卻最不知道自己何去何從,多次莫名逼走了愛她的人,因此也最寂寞,片中兩個落淚的鏡頭,她都是形單影隻──也正是這種惘然,令她出奇的迷人,儘管那是一種趨向毀滅的美。
片末, Nathalie 憑 Lu Lu 一劇(我不清楚劇情)獲得空前成功,劇末她被男人刺死,倒讓人想到 Carmen ,她在參與編劇的過程嘗試融入自身感受,要求加上「……我要尋找女性的愛」的對白,也暗暗呼應 Carmen 的雙性戀元素,不過相比敢愛敢恨的卡門, Nathalie 只是一個茫然的女人,到最後連 Louise 都無法靠近她。在群燈閃耀的夜街,她獨個兒漫無目的地走著,路邊燈箱將她的巨型肖像照得發亮,人們只認識一片光明的 Lu Lu ,沒人理解黑暗中的 Nathalie ;她只有一副假面能為人接受。並不是世人離棄了她,是她離棄了世界。
3 comments:
我很怕那些裝模作樣的電影,也很怕歇斯底里的情感,所以看完你的介紹很想看這齣電影啊。
你說:「影片最動人的是沒有將一切歸結於單一的褒貶,刻劃人性的 sophistication 立體深刻,這也許正是法國人對情感的通透體會。」我想,看電影(尤其是歐洲電影)看多了人也會變得包容 (至少我是這樣),我們的觀點或價值觀都太根深柢固,言辭之辯大概沒有什麼用,看電影或小說的功用都大得多。
你真的想看嗎?燒個copy比你,不過不知怎樣交給你?
我是偏心地很喜歡這套電影,覺得比《幻愛鐘情》好看很多(雖然是很不同的東西其實不應比較),所以即使明知寫得不好還是想為它寫點東西。太多情節令我代入,看兩個角色都像在看自己。
嘩,非法野唔好咁公開好喎...不如電郵再說。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