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rsday, December 27, 2012

神劇之神

我不是電視劇或電視 series 迷,看得不多(我的天,時間雖然是要來浪費的,也應該浪費在能令你有快感的東西上),更從來不寫。但半被逼看了三季 Breaking Bad (應該還要看下去),尤其昨晚看到一超白痴 narrative device ,實在不吐不快。

Breaking Bad 在豆瓣上有「神劇」一譽,在美國接連獲獎,在本地(澳洲)的評價也很好,我身邊有很多狂迷--而且都是有點頭腦的人,製作人(監製、編導) Vince Gilligan 是現今正得到 "godlike worship" 的 "TV auteur" 之一(見 The New Yorker 十一月號,Emily Nussbaum "Queer Eyes, Full Heart" )(我的天,我心中只有一個 TV auteur : Ricky Gervais )

但對不起,就算純粹從觀眾的角度,我也看不出此劇何「神」之有。

就從那個超白痴 narrative device 說起。第三季第五集,劇情忽然閃回到第一季,交待 Jesse 與 Walter White 正式拍檔之前,買 RV 的細節。看過的人都知道,明顯是編劇需要一個細節發展新劇情(或拖長劇季),但之前沒埋伏筆,於是隨心所欲閃回到舊劇加料。這也太爛了吧???這樣編劇也就同亂編無分別,既然可以亂編,也就甚麼都可以發生,當甚麼都可以發生,也就不可能有絲毫趣味,因為不會再有真正的「意外」。當然一般電視劇觀眾大概不覺得有問題:只要一直有得看就可以了,請按時繼續供給我肉緊(劇中甚至沒有多少緊張刺激)。

至第三季為止,沒有一個人物是我關心的(且慢--此劇真的有人物嗎?讓我們看看......),也沒有任何一個人物的任何一個決定、行為、動機是 make sense 的。不 make sense 不是因為超乎常理(超乎常理幾乎是任可 narrative art 的主要吸引之處),而是因為這些決定、行為、動機完全沒有心理背景,幾乎是完全 random 的。

也就是說,此劇是 plot driven 不是 character driven 。我相信大部份一般觀眾都認為他們對劇中人物有點認識,啊他本來是中學物理教師,他是他從前的學生,她是他的妻子,點點點,但除此之外呢?這些人物完全,是完全,沒有性格可言,這些人物做任何事的出發點,都只是為了劇情繼續發展。這些人物,根本不是人物。

說是 plot driven 是嚴重抬舉它。講到劇情,我的天(我知道這是我第三次使用這個 expression 了),我真是不覺得扭橋扭得很厲害,我甚至很少覺得意外,大部份時間我都知道接下來發生甚麼事。不是我聰明--剛剛相反,而是編劇不停丟下大量漏洞,令人物做一些很愚蠢很不 sensible 的事,驚死你無得戥佢肉緊,因此你知道接下來一定有某某問題。

拿拿拿,我可能自打嘴巴了。上述也許就是此劇「神」的地方:要吸引電視劇觀眾,得罪講句,亦即不大願意用腦的觀眾,劇情不可已寫得太深太複雜,而且令他們肉緊之餘適當時候必須滿足一下他們「估到下一步」的快感,這是基本的 conditioning ,這才能保證收視呀:

"The popular novel cannot be complex, not even in the invention of plot." - Umberto Eco

此劇還有很多乞我憎的地方,例如第二季,每集在片頭「製造懸念」,交待 Walter White 家中一件慘劇的不同片段,真相在最後一集才成形,我未看到最後已經覺得好無x聊,而那*所謂*真相,無稽之餘, random 到是甚麼也可以,而且與主要劇情毫無關係,對劇情發展百份百無影響,某些(或大部份?)觀眾會覺有恍然大悟之感,但讓我告訴你,這恍然大悟完全 pointless 的(要是 Walter 或其中一個主要人物死左再翻生,我就話你好野嘞)

人生苦短,浪費在這種垃圾劇集上已經夠悲哀了,還要浪費更多時間來數落,我都真係太唔化。附上另一段艾柯( Umberto Eco )談 feuilleton (報刊連載小說)的話作結:


"In the popular feuilleton, however, since revelation "sells well", it is repeated to the point of excess, thus losing all dramatic power and acquiring a purely consoling function, in the sense that it provides a drug that the reader comes to depend on and cannot live without. The overuse of this device reaches extreme proportions when the revelation is obviously completely pointless in terms of plot development,  and the novel becomes stuffed with it purely for publicity purpose, so that it can be promoted as the ideal serial novel and worth every penny." - "I Am Edmond Dantes!", Inventing the Enemy

1 comment:

Elmer said...

首先, 我頭三季都唔覺得好好睇, 係睇到第四季先覺得好睇。

第二, Breaking Bad 係講中年危機, 如果睇唔出唔緊要, 因為你係女又或者仲係好細, 正如男人唔了解女人更年期一樣。

第三, 睇開電影, 的確覺得電視劇始終仲有好多不足地方, 即使依家美劇愈黎愈模仿電影感, 而且 Breaking Bad 只係通俗電視劇上乘, 唔建議用藝術角度睇, 可能 Dekalog(1988) 同 Pride and Prejudice(1995) 呢兩套電視劇岩你多啲。

第四, 文中提及「沒有任何一個人物的任何一個決定、行為、動機是 make sense 的」, 你用上「沒有任何」, 看來係誇大多過真實, 因閣下唔係用「大部份」等字眼, 而且又冇用論證支持下, 提出「實例」,只係簡簡單單用「 plot driven 」論點, 未免好難令人信服。

第五, 你話人物冇個性, 咁你要問問自己係咪偏愛睇非忠即奸, 個性突出既電視劇 ? 同埋你要諗下, 我地用觀眾角度睇, 角色除下「面具」後, 我地都能一目了然, 而唔係好似現實咁只睇到「面具」。

第六, 我係非常同意你講第二季片頭「製造懸念」, 同埋結局真相好無聊, 當時都想爆粗, 覺得一開始唔令人期待咁大好啲, 玩太大。

最後, 得罪講句, 我成日覺得鐘意「通俗電影」既人鬧鐘意睇「藝術電影」既人, 鐘意「藝術」又鬧鐘意「通俗」既, 其實好無聊。電影既可以娛樂作用外, 亦可以用係文化作用到, 點解要將電影只歸類某一種 ? 當然有啲導演可以兩者平衡到, 如 Stanley Krbrick 同 李安等等。

簡單啲講, 娛樂有啲用腦, 有啲一啲都唔需要用腦, 正如, 有幾多人玩過山車會一路玩, 一路用腦 ? Breaking Bad 會用幾多腦, 就好個人, 妤似「作者已死」理論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