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turday, October 20, 2012

《遊戲規則》

時常念及回來更新,只是心力都負荷不來。寫長文還是有點吃力,但希望每三數天寫點百字短文,叫大腦不致乾枯。

最近才終於看了尚雷諾亞(Jean Renoir)的《遊戲規則》(Rules of the Game),該片在最近的 Sight and Sound 影評人十大中位列第四(在舊的十大中位列第三)。雷諾亞對人物,時勢的評價,似中國《紅樓夢》的春秋筆法,不是沒有褒貶,而是非常的含蓄、簡接,完全在一個字、一個表情、一個鏡頭間完成,而最終誰「好」誰「壞」也不重要了--其實當然沒有正反好壞,每個角色的行動,都是基於其階級、教養、背景(因此,結尾的悲劇幾乎是必然的)--,所有人物不過是一個 organic 的整體,受縛於「遊戲的規則」,這些規則不是一個人或一個階級訂下的,而是所有人所有階級共同製造出來的,同哀。

學者從不同角度分析它的偉大,切入點都有不同--這也正是它的偉大之處了。 Robin Wood 在 Sexual Politics and Narrative Film 一書中撰長文,認為仍未有人說得出《遊戲規則》真正偉大的地方(該書1998年出版),他的女性主義觀點是,《遊戲規則》/雷諾亞的偉大,是他在潛意識裡批判了父權制,及為鞏固父權制之一夫一妻制的遺害,同時嘗試提出別的可能性。

最近碰巧在讀蘇珊桑蒂(Susan Sontag),偶然讀到三言兩語,說的雖不是雷諾亞,也可以套用說明 《遊戲規則》的偉大,而且更精要:"allows the readers' emotions more rather than less freedom"(出自 Against Interpretation ,上述引文,說的是李維史陀的 Tristes Tropiques)。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