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day, November 12, 2006

簫聲咽

動人是不用說的,但一直不明白為甚麼雛鳳的《帝女花》電影,那一曲〈香夭〉聽來聽去都不厭,只隱隱覺得中段的音樂哀怨極深,今早留神一聽,原來簫聲延延綿綿,猛然想起去年邁克寫《西樓錯夢》,牽引到《紅樓夢》賈母聽〈尋夢〉,因為嫌《八義》鬧得她頭疼,因而要清淡些好,指點芳官「只提琴至管簫合,笙笛一概不用」(引文據庚辰本,跟邁克引的稍有不同)。想賈母(也就是曹雪芹)甚麼好戲沒聽過,甚麼排場沒看過,分明是吃慣山珍膩了口,要從清茶裡找真味的心態,也就是邁克所謂「所有過盡千帆的戲迷的心願」。難怪難怪,雖然那段〈香夭〉尚有笙、古箏與胡琴共鳴,論清淡遠遠不及,還是別具幽怨,特別是長平公主唱完一句「待千秋歌讚註駙馬在靈牌上」,兩人只演不唱,簫聲悠悠(沒有咚咚鼓音更好),其情更傷。經邁克一點,能一聽獨有洞簫伴奏的〈尋夢〉,或〈香夭〉,成了莫大心願,但就如其餘一切大觀園裡最日常的生活以至最奢靡的玩意,都只能巴巴垂涎罷。于叔夜吹簫伴奏「楚江情」,自然也是想聽的,再不然,能看看阿刨拍板也於願足矣;《西樓錯夢》的影碟,不知搶不搶得到。

邁克的文章題為〈夢中夢〉,去年聖誕日刊於《蘋果日報》,歎為觀止。

補記:任白為「六一八」獻唱的一曲「香夭」,伴奏音樂也是以簫聲為主,非常耐聽。

realted:
惜花者甘殉葬百花冠替代殮妝
千斤力萬縷情摘得星辰滿袖行
珍寶情義
待踏馬蹄清夜月驚夢

4 comments:

makuranososhi said...

忽然想起:似乎都無人提及,首場〈迎鳳〉一節也蝦碌得厲害,阿嗲在紫玉山房外面轉來轉去開不了門。都幾好笑。

今日戲曲同事贈我阿刨後台照一幅,玉樹臨風當之無愧,只此一人!嗚嗚,如果尾場那天不放假......不過放假自有放假的得著,一樣會教戲迷妒恨--嘿嘿,按下不表。

Anonymous said...

真是分析入微呀。
「香夭」一段用的是現成的譜子「妝台秋思」,原本是外省的「古曲」,並非廣東音樂。
唐滌生擅於寫詞,但不懂作新曲,但他配得妙,混然天成。
他寫的劇本,一是用舊曲,如要新曲,很多是由王粵生寫的。
王粵生寫的「紅燭淚」(「身如柳絮隨~風~擺...)、「荷花香」等,都成一代名曲,曲和詞相得益彰。

makuranososhi said...

謝謝補充。我沒有分析過甚麼,不過借邁克先生的心細如塵發揮一下,應該看他寫的。
王粵生當年都寫/撰好多曲,粵語片常常見到他的名字。

Anonymous said...

「阿刨後台照一幅,玉樹臨風當之無愧」

可否post上來看看﹐ 好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