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day, October 26, 2008

精神分裂

電影資料館「光影玩轉腦電波 Movies on the Mind」節目。 Curator 說,我都寫到精神分裂一般……:

《失憶大道》Mulholland Dr.

任何人都做過夢,當中情境總是既合理又荒誕,既熟悉又陌生,而且夢裡往往不知身是客,直到夢醒時分。但焉知「覺醒」不是另一場夢的開端?大衛連治的《失憶大道》便是一場莊周迷夢,讓意識與潛意識來一次大交鋒。女演員為不期而遇的失憶女子重拾記憶,追查下去發覺自己牽連其中……表面上是主角不能滿足的慾望在另一個意識層面自欺地得到超脫,但謎團隨著劇情發展益發迷糊,誰又敢斷定何者是夢何者是真;又或者皆是夢,又皆是真?。獲2001年康城影展最佳導演獎。

(湯姆,湯姆,你一定要睇呀~!)

《對鏡猜謎》 Through a Glass Darkly

在徒具四壁的破舊房間裡,卡蓮看到種種幻像,夾雜人聲獸聲,她深信,牆紙背後的祂,企圖將她自塵世撕裂開來。是神的召喚,還是精神的遊離?卡蓮拒絕丈夫卻將慾望傾瀉在弟弟身上,世俗禁忌通過想像中的神諭成為理所當然。她一字一句談論神跡,歷歷如真,焉知一切不是壓抑與恐懼催生而成的畸胎,眼中的他者不過是鏡裡心魔?褒曼的影像簡潔俐落,並不訴諸視覺奇觀,只傾聽內在的聲音,一切止於語言與演繹,於夏莉安德遜的哭泣與低語、溫文與歇斯底里。除了探討信仰與虛無,藝術與人生,《對鏡猜迷》更是心靈顫慄的純文學展示。

《第七重面紗》 The Seventh Veil

有說一個女人的內心有七重面紗,掩蓋著她的不同面貌,最後一重就是對丈夫也不會掀開。事實是,對自己也未必會掀開。少女鋼琴家意外受傷後認定自己再不能彈琴,心理醫生決心解除她的心理障礙,精神分析大派用場。在催眠過程中,塵封的記憶逐漸甦醒:幼年受體罰致鋼琴試不及格、監護人對她施以精神虐待、又阻撓她的戀愛……然而壓抑最深的秘密仍未浮現,醫生必須用另一種方法,揭開她最後的一重面紗。本片包裝成浪漫通俗劇,同時揭示潛意識奧秘,儼然將佛洛伊德的病例搬上銀幕;飾演監護人的占士美臣散發亦正亦邪的陰鬱魅力,是影片關鍵。

十二月至明年一月放映。其他片目,請留意《展影》#44及(未更新的)電影節目辦事處網頁。



Monday, October 13, 2008

關於她的二三事

我不知道從前人們是怎樣喜歡莎岡的。說從前是因為,告訴年紀比我大的影評人在讀莎岡,答道:「莎岡嗎?我讀書的時候讀的。」我讀書的時候,沒有人讀莎岡。

說起來不是不欷歔的,莎岡的《日安,憂鬱》1954年出版,同年杜魯福發表了他的作者論,爾後便有法國新浪潮。今天新浪潮電影成為永恆經典,而與任何一部高達(至少是早年的高達)、杜魯福電影一樣明快、率真、自由的莎岡小說,卻逐漸湮沒,提起的人越來越少。她的英譯本小說大多已絕版(我買的多數是二手,還有在印的新版,應該只有 Bonjour TristesseThose without Shadows --最近發現 The Unmade Bed ,還有英國版 Penguin 的 Bonjour Tristesse + A Certain Smile ),法國版的情形我不清楚,但是以她兒子在 facebook 成立了的 cause 「莎岡小說面臨絕版」(Les Oeuvres de Sagan Menacées de Disparition)看來……

(應該是版稅的問題。法國政府在她晚年控告她瞞稅,榨乾了她所有的版稅......)

香港人似乎都拿亦舒跟她相提並論,但是除了主角生活無優之外,我實在看不出兩者有甚麼相似。就算是生活無優,那種太太太著跡的中產生活描寫,與莎岡的愛理不理,也是南轅北轍的,這點邁克早就說過了。

莎岡最在意的,不是跑車、大屋與美妙的約會,是自由與散漫;是(跟情人)在海灘待上一個假期,甚麼也不想,或者不上班,躲在家裡看一整天的書,又或者,把車停在廣場,呆看來往的人,看一個下午。亦舒那些紙板公仔般的人物充滿世俗的追求,文字乾白無味(倒是跟她的兄長一樣),比甚麼??怎比?

在黃碧雲的〈她是女子,我也是女子〉裡,看亦舒是庸俗的,要被葉細細挑剔,看莎岡好一點──還有個再「優越」一點的,名字忘了。

莎岡的人物──確切點說是她的女人,總是在想,想別人,更多是想自己;有時候愛自己,有時候討厭自己。她們喜歡自省,自省完了又是日復一日,循著感情去。有近乎 hopeless 的麻醉自己的渴望。喜歡莎岡是喜歡她這種清醒的迷惘:

"She felt no pleasure whatever in arranging their meeting, but simply a desire to sink into something, to destroy an idea of herself that she had harboured too long." (Wonderful Clouds)

她與她們是虛無的。

現在法國人把她搬上銀幕了,飾演她的是 Sylvie Testud ,在 La Vie en Rose 裡做過 Edith Piaf 的喪老友。雖然我真希望,他們會 cast Ludivine Sagnier ,我心目中的 No 1 Sagan girl !





related: 〈莎岡的女人〉



Thursday, October 02, 2008

《福音戰士》隨想(續)


三位一體明日香(覺得這些廿幾蚊個的公仔,仲靚過幾舊水--係至少幾舊水--的手辦)


12. 美里

美里的母性,只是相對少男(真嗣)而言,──面對加持,仍有母性嗎?應是恰恰相反。她戀父。

因此我並不會以「母性」為美里的特點。真正有母性的是錠唯,就是對著錠源度,你也覺會覺得她儼如母親,仁慈,包容……

我之「迷戀」美里是她的充滿矛盾,有謀略,又大而化之;成熟,又孩子氣。且,蘊含一種不屈的,時而甚或不顧後果的生之動力。

曾經提過,十年前的感動位,到現在還是感動位。──本來不想點明,其實是劇場版,她臨死對真嗣說的一段話:

「現在所做的不一定對,但要勇往直前,以後發覺錯了,再來懺悔。我就是這樣不停的重覆又重覆,雖然有時會討厭自己,但我發覺自己在不斷進步……」

(如果有人不認同這種態度,對不起,她不需要你的認同。至少,她對己對人坦白。她自覺自己的是與不是。)

假如我曾經覺得某人是最動人的女人,那麼,其實,我錯了。在我心目中, 美里小姐才是最動人的女人,那麼剛強,那麼軟弱,那麼不完美。而她承認自己的不完美,她以不會去批判他人。

13. 薰

好得意,說到象徵意義時,我完完全全地將薰排除在外。其實他一直是我的盲點,視而不見(不似 TOM 或林時拉夫斯基對他深表興趣)。我對他徹底絕緣。

14. 綾波麗的感情

「綾波麗不是沒有感情,她只是不知感情為何物。」

其實不是林原めぐみ說的。是庵野對林原說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