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rsday, December 10, 2009

《破》而後能立嗎?



上面是《新世紀福音戰士》的「第三新東京市主題曲」(97年演奏會的交響樂版,我有這隻CD),也是其中一首我特別喜愛的配樂。電視版第二集,美里帶真嗣回家之前,特別帶他去看埋在地下的第三新東京市從荒涼郊地徐徐升起,這一個感性時刻令人想起活地亞倫的《曼克頓》開場,但因爲我的日本情結,自然覺得《福音戰士》的這一幕更動人。劇場版《序》裡的這一幕加入大量細節(包括我 TM 覺得好有美感的重型吊臂,他, taking the double meaning of "cranes" and his knowledge of Japanese literature - as introduced by me ,管它們叫 thousand cranes - 千羽鶴!)和 CG ,更加是美得無與倫比,令人感受到「造物者」的偉大,還有,還有還有 Nerv 總部那些懸空顯示屏,型!我這個讀文學的人對科技從來沒有好感,也從不對電影 CG 趨之若騖,卻看得驚歎,因為那不是歌頌有些人深信「無所不能」(而其實又冷冰冰)的科技,而是歌頌一種完美又優美的規劃,歌頌科技與人類、與城市的和諧,是一種 artistic harmony ,是詩意的畫面。看完《破》後,我對這類場面不夠多而有點失望,這才發覺我原來下意識在《福音戰士》裡追求這種東西!

看《破》,我是失望比較多。明日香分身了,她出場時沒有交待她的德國血統、對加持的依戀,姓也改了,選擇操作語言、橫衝直撞的場面交由「新女角」去做。當然,倉海君已經提出,這可以意味一件事的不同版本、不同詮釋,可能在某本關於這件事的秘籍裡,「明日香」就是兩個人,這也是《破》好玩的地方;倉海亦在 facebook 上分析了新女角的象徵意味,很有趣。不過作爲一個觀衆,我感情上很受傷害(!),或許因為我與眼鏡娘不過電,她的個性亦沒(未)有任何特點,在這一集裡我看不到她的作用,如果是為「破」而「破」,好像欠了一點神采。而且呢個人物設定同所有其他女角以至成套戲會晤會太晤夾呀?簡直係 CHEAP 化——《福音戰士》的其他人設,都是比較精細的。

最初發覺庵野在片裡用《他如她的事情》配樂(同樣由庵野導演,同樣由鷺巢詩郎配樂,同樣爛尾),覺得很有 cross refrence 趣味,但用多了便膩。

《破》一切都來得有點急,有點亂,特別是作戰部份,鏡頭一轉就已經在打使徒了,沒有交待使徒的特性、美里的對策,雖然看這齣戲的人必然都已爛熟《福音戰士》劇情,但我並不是期待入場由另一個角度重溫片段,如果算緊湊性、連貫性和張力,《序》比較優勝。

《福音戰士》(尤其是電視版)其中一個最好看的地方,比很多很多電影(不止是動畫)都好看的地方,是它的構圖,分鏡和剪接,我從前已經討論過電視版加持被殺那一幕那似是而非的剪接;其實就是電視版主題曲,都已經剪得很好,每個畫面都對應著歌曲的節拍,又互為呼應。例子還有很多,可以獨立成文(如果有時間的話)。《破》基本上也有一些精心的鏡頭,印像最深的是美里跟真嗣在公寓裡道別的 top shot ,很有窒息感,但也唯獨是記得這一個,其他的不算特別出色——當然,亦不太差,保持水準,但就不似看《序》時那麼有驚喜:Nerv 總部裡長長的坐椅電梯 track shot ,美里和律子喝酒的 reverse shot, followed by close up, then followed by a long shot from behind ,表現她們既接近、又疏遠的關係。

感覺上,《序》在情節鋪排和節奏處理上,都比較舒展,比較用心。

但是字幕翻譯實在好。PEGGY せんせい中文底子好,腦筋又靈活,抵死的時候夠抵死,沉重的時候亦夠精煉。明日香口中的「黃馬褂」是神來之筆(完全反映明日香那種吾抵得心態),加持的「只有受過傷害,才懂善待他人」是名句之一,原文應該是優しい? PEGGY 捨「溫柔」而取「善待」,夠感性,夠體會,夠優しい!真係,吾係因為我地係朋友先咁講架!

最後談談兩個我感受特別深的場面。其一當然是明日香之「死」,由明日香取代冬二「死」在真嗣手上,悲壯感強大很多,不只因為對真嗣來說明日香比冬二更「親」,更因為電視版裡真嗣只知道三號機裡坐的也是一個小孩,並不知道是誰,這一次卻清清楚楚知道是日夕共對的友人。可惡的庵野還要配上一首純情爆的六十年代童子軍歌,真是可怕的暴力美學,比明日香大戰量產機更殘忍(庵野在這一集玩的,亦似乎是純情與殘忍的互相襯託——幼稚溫馨的大食會,化成大廝殺)。其二也當然就是結尾真嗣與綾波麗的擁抱,這是所謂,萬民期待的一刻,不是嗎?感動。

再最後,因為經歷又多了一點,今時今日,我終於真正明白美里憎恨疏遠自己的父親,最後卻獲他犠牲性命拯救自己的複雜心情。(正如我也是去年重看電視版,才懂得同情律子。)

related: 《福音戰士》隨想



No comments: